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
关于黄金米
 
 
王才林:做“最好吃的大米” 就是为了“争口气”
 


      云帆转辽海,粳稻来东吴,“鱼米之乡”江苏,自古起就有“苏湖熟、天下足”的美誉。而说到江苏的大米,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,这就是江苏省乃至全国优良食味粳稻育种的领军人物、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才林。在江苏的种粮大户和粮食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“要吃好大米,就找王才林”。“南粳46”是王才林潜心十多年培育出的第一个优良品种,已被业内人士公认为国内最好吃的大米。目前江苏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300万亩,其中用王才林团队研发培育品种的种植面积就占了三分之一。今年62岁的王才林已经退休了,但他似乎比退休前还要忙,因为王才林还有更重要的任务      
    


      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外育种——

      要学会与时间耐心相处

      在圈里,王才林是有名的“水稻痴”。所以采访王才林并不容易,一年365天,他有200多天都在省内和全国各地忙碌着育种和技术指导等工作。做育种四十年,他从没有丝毫倦怠感,跟着他下地,大太阳底下一站四五个小时,年轻人都受不了,但王才林似乎从来不感觉累。“无论什么时候,只要我走田里,看到稻子长得好,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!”王才林说,他最爱做的事就是到田地里转悠,一天不下地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,一旦下了地,他就忘记了时间,常常忘记吃饭。和一般高级专家不一样,晴天一身汗,雨天一身泥,黝黑的皮肤,这是他长期日晒风吹下田间留下的印记。

      培育一个新品种,需要十年甚至更久,在每个新品种“蝶变”的十来年里,王才林育种团队也跟着水稻的生长周期“迁徙”。因独特的气候条件,三亚被称为农作物育种的“加速器”,这里水稻可以一年两熟。王才林带领科研团队每年如候鸟般,在每个冬季迁徙到“天涯海角”南繁育种,他们离别家人,栉风沐雨,风餐露宿,忍受蚊虫叮咬,年复一年。为了记载水稻从苗期到抽穗成熟的完整生长数据,王才林几乎每个春节都是在海南度过的。

      “做农业课题的第一件事,是学会与时间耐心相处”。王才林说,数以万计的样本中要排出最佳组合的概率,不足万分之一。第一个杂交育种试验移到海南南繁基地后,王才林的育种团队每年要在数以万计的不稳定材料中,选择符合育种目标需要的后代进行“加代”种植。“至少要完成八代子孙的选育,才有可能将基因特性稳定下来,这样就是六年时光过去了。”王才林介绍说,这其中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。优质品种培育出来后,还要在江苏不同区域试种,品种审定后再大面积推广,这又需要四年时间。

      所以我们今天吃到的“南粳46”,都是这样花10年才从田里走上我们的餐桌。“十年,对别人来说很漫长,对探索农业的科研奥秘来说——我算很幸运。”王才林说。这背后,凝聚着科研工作者甘于寂寞的坚守、不计成败的境界、无私奉献的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

     被一份便当改变的“命运”——

      立志让国人吃上最好吃的大米

      1991年,王才林自费公派到日本宫崎大学农学部进修。到日本的第一个月,老师为他点了一份生鱼片便当。第一次吃生鱼片的王才林,却被配的米饭“惊艳”。“生鱼片我是吃不下去,但是米饭格外好吃。”王才林说,他问老师:“这是什么大米?怎么这么好吃?”

      “你这都不知道啊!这是‘越光’,是日本最好吃的大米。”老师回答时脸上那种骄傲表情,让王才林至今难忘,“那时心里滋味的确不太好受”。王才林说,他专门来到日本的超市,“秋田小町”“一见钟情”“日之光”,甚至还有“晴天霹雳”……日本超市里的大米不仅品种多样,包装精美,名字取得也都好听,而且都是以品种命名的。

      “要知道,在那个年代,中国家家户户还在用粮票买米,每人每月只有5斤粳米的份额。”王才林说,老百姓日常吃的是籼米,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“中熟米”。但是王才林坚定地认为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在国内,优质大米也一定会备受青睐,品质育种是个必然趋势。“早在上世纪80年代,日本就搞过‘超级稻’的育种。”王才林告诉记者,“但其实日本的水稻品种产量不高,他们追求的是品质、是口感,一切都为了好吃!”这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
      在日留学期间,王才林学习的是“考古”,也就是有关水稻起源的研究方法。1993年年底,王才林受导师邀请再度赴日读博,他们合作挖掘了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,用生物考古的方法证明了这里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古稻田——这项成果轰动了日本,被17家媒体头版头条报道。直到1997年3月,王才林再次前往日本从事博士后研究。学业结束后,他婉拒了导师的一再挽留,放弃了在日本的优厚条件,毅然回国。此时,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目标,并决定用一生去追寻:“让国人吃上最好吃的大米。”

      十年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,王才林带领的科研团队终于培育出了最好吃的大米——“南粳46”。“南粳46”有多好吃?“一家煮饭百家香,一亩稻花香十里”描述的便是南粳46的极佳品质。它所获得的荣耀数不胜数,号称是“江苏最好吃的大米”,这可是连续几年,由专家“盲选”品尝出来的“金字招牌”。也曾获评全国“金奖大米”、全国“优质食味粳米”等等。

     退休后为何更忙碌了——

      为振兴苏米步履不停

      虽然是亲手培育出了“最好吃的大米”,但对于王才林来说,却很难有机会回到家里,和家人坐下来,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米饭。

      “我总是和老伴儿说,等退休以后我们多出去旅旅游”,王才林告诉记者,但这个承诺不知道何时才能兑现。自己太爱这片稻田,这么多年对家庭顾及很少,“我从没有去过菜市场买过菜,上一次去新街口可能也是十年前了。”王才林说,好在家里人非常理解他,也给予他最大的支持。虽然已经从领导岗位退休两年了,但是到现在为止,他的工作并没有比以前减少几分,而强烈的使命感让他觉得,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没有做。

      “目前,我国农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从中央到地方,各级政府对农业十分重视,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一场种业翻身仗,保障我国口粮绝对安全,并提出用新三品一标助力乡村振兴。” 王才林认为,这是振兴江苏大米是绝好机会。

      “我们江苏的大米品质没得说,但是老百姓总说,在超市里买不到我们南粳46。”王才林说,而且一提到“好米”,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东北的五常大米。这件事让他一直如鲠在喉。江苏一直存在“稻强米弱”的现实困境,面对东北大米抢滩,作为鱼米之乡,江苏大米该如何叫响自己的品牌?这无疑已迫在眉睫。然而,这就是“退休”后的王才林正在做的事情。王才林告诉记者,江苏稻米产业链上的短板,是影响江苏大米振兴的重要原因。“我们大米的加工企业很少有自己的生产基地,另一方面,我们的农户种出了好大米,也不知道销售到什么地方去。”为此,南粳稻米产销联盟应运而生。“我们把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联合起来,实现‘订单种植’。我们来给你提供好的种子,提供标准化的种植技术,你按我这一套技术来做,也就是选择好品种,通过标准化,种出好品质,打造好品牌,这就是新三品一标。”王才林说,成立后的联盟整合了江苏省南粳稻米产业资源,不仅为种植户创造更多的效益,还让更多的市民吃上放心、绿色、优质的大米。

      快问快答

      Y=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
      W=王才林

      Y: 好的大米是什么样子的?
      W: 首先我们用眼睛看,米饭的颜色它白不白?有没有光泽?饭粒完整不完整?如果说一碗米饭拿上来,你看到它油光锃亮的,它的米粒是没有断裂,也没有胀破,一粒粒很完整的,晶莹剔透,很饱满,那看上去就很有食欲。
    第二是闻,能闻到一股香气扑鼻,那肯定好吃,是吧!
    第三是尝。放一个小团米饭在嘴里,咀嚼,咬、松、咬、松,经过四五次,你感觉到米饭的柔软性、弹性。咀嚼结束,你舌头舔到牙齿边上,有甜味出来,因为它淀粉在我们唾液酶的作用下分解出糖了。
    另外,你在嘴巴里搅拌的时候,你感觉到这个米饭的成团性很好,不会散。而且能感觉到粒感很强,也很光滑。特别是我们通过喉咙下咽的时候,非常润滑,那这个米饭肯定好吃的。柔、香,有糯性,然后又有甜味,吞咽比较滑,这种米是好吃的。

      Y: 日复一日在田间劳作,如何战胜疲惫感?
      W: 其实没有感到过累,无论任何时候,我只要到田里去,看到水稻长得好,心里都是最开心的。我只要是在家里,就一定是要到田里去,从外面出差回来,第一个也会回到田里看看,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,从没有感觉过枯燥。我是农村出来的,生在农村长在农村,从小也吃过很多的苦,所以现在干这个活,我觉得很轻松的,并没有那么苦。

      Y: 退休后有没有休息的计划?
      W: 暂时还没有,下一代的品种,还需要我们培育出来。有些事情我还要努力去做,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。

      Y: 现在回想,培育南粳46成功的秘诀是什么?
      W: 首先是目标明确,并且咬定目标不要放弃;第二是要用心,要全心投入;还有就是要有一定的规模。

苏ICP备10207207号 版权所有:南通市百味食品有限公司   
电话:0513-88800088 0513-88699199  传真:0513-88808118  手机:18912852618  联系人:何先生  在线QQ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地址:江苏省海安市长江西路188号  网址:www.huangjinmi.com.cn 网页设计:南通协达软件有限公司